本文转自:泉州晚报5策略
泉州多校获评省级智慧校园试点校
数智赋能 绘就教育新图景
泉州五中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堂教学
泉州市晋光小学的课堂教学“AI+学科”深度融合
泉州市二实小开设“AI+科创”校本课程,通过多种形式,对有潜质的学生进行培养。
晋江市季延中学航天主题科普教育中心
泉州七中高中生使用智慧终端学习
安溪一中创客中心
日前,福建省教育厅正式公布2025年省级“智慧校园试点校”名单。我市泉州五中、泉州市晋光小学、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、晋江市季延中学、泉州七中、安溪一中榜上有名。从AI赋能课堂到跨区域资源辐射,这些学校构建起各具特色的智慧生态,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。
□融媒体记者 张君琳 傅蓉蓉 受访者/供图
办公效率显著提升 课堂AI模型逐步落地
泉州五中的智慧校园建设以“校园教育管理一体化平台”为核心,构建起“数据互联互通、应用协同联动”的智能生态。在AI大模型加持下,多个智能的校园应用场景逐步落地。
在AI办公场景中,探索通过“AI助理”实现语音交互办理请假、报修、派车等全流程事务,大语言模型与校园OA系统的结合,让办公效率显著提升。AI课堂更是打破时空边界,教室摄像头实时采集教学音视频,按课表实现全校每节课的“直播/回放”,可以自动录制保存1年以上。教师可跨班级听课研讨,师徒结对通过线上评课共同成长;学生请假在家时,经审批即可远程同步听课,课后还能精准回放薄弱环节。AI大模型已能自动总结课堂概要、梳理知识图谱,甚至按学校标准完成评课,让教学反思从“经验驱动”转向“数据驱动”。
此外,AI成绩分析、智能查询(以车找人、轨迹追踪等)、教学助手(备课、作业、错题本全流程协助)等应用,形成了覆盖“教—学—管—评”的闭环。学校通过让数据成为“隐形助教”,让AI服务于每一个教育细节,推动智慧校园从“数字化”向“智能化”跨越。
赋能学科融合 渗透“备教学评”全环节5策略
泉州市晋光小学搭建智慧环境、智慧学习、智慧教研、智慧管理、智慧家校的“五智”建设支架,着力构建数智校园环境。
课堂教学上,实现“AI+学科”深度融合。如古诗教学中,AI生图技术将诗歌意境可视化,帮助学生直观理解;数学课上,智能工具助力学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实践能力。AI无感采集课堂动态数据,为精准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数据支撑。课程体系上,构建“技术融合跨界整合”五育融合的三级课程体系,涵盖基础、拓展、研究型课程。通过“5G+专递课堂”促进资源共享,依托终端和AI学情分析实现精准教学,创新性地探索AI个性化学习伙伴课堂、AI支持的项目式学习课堂、AI辅助翻转课堂、人机协同双师课堂、AI游戏化课堂、AI创客实验课堂等教学模式,创设全景育人场域。
AI赋能“备教学评”全环节,AI助手助力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核心教学与个性化辅导,结合专家培训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,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上传自己的教学设计、课件、反思,也以观摩学习他人的优秀成果,参与在线评课议课,促进教师数字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,打造高效课堂。
此外,“泉家育福”平台不仅构建学生多维成长档案,让评价聚焦全面发展,同时助力家校协同,形成教育合力;校务管理借助数字化技术,实现招生、编班等工作高效公正,提升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,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示范。
近日,在上海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该校六个案例入选,其中,《“AI+”重构教研,智慧化提升效能》《合理利用能源——科技馆AI启智沉浸式》被评为优秀案例。学校还受邀参加大会智能教育的圆桌论坛,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。
师生“刷脸”即可借书 九校共享课堂
在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,学校以“技术为基、场景为核、师生为本”为核心理念,依托智能化、数据化手段,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与学校治理效能提升。30间智能交互教室、3间AI录播教室、12间“5G+专递课堂”录播教室、VR展台、人工智能实验室等设施一应俱全,智慧图书馆实现了“刷脸”借书和个性化智能推荐,便捷高效。
学校开设“AI+科创”校本课程,通过社团活动、兴趣特长班和夏令营等多种形式,对有潜质的学生进行系统培养。公众号“跟我学AI”系列课程则拓展了学习空间。近年来,同学们在“全国科学影像节”“创意编程比赛”“信息素养”等各级赛事中屡获佳绩,连续三届斩获全国科学影像节奖项,《智能分类垃圾桶》项目更获得国家专利授权。
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核心教学。学校开发了覆盖语文、数学、科学等学科的AI教学框架,整合智能备课、学情分析等12项功能,构建了1个智慧课堂统领平台+5种教学模式创新+1套助力“双减”的作业管理系统,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,也为落实“双减”提供了科技支撑。
智慧应用还延伸至教务、德育、总务、办公等管理领域。借助“5G+专递课堂”,学校与8所联盟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。2022年,专递课堂案例入选教育部“5G+智慧教育”应用试点项目。
“学科实践+协同育人”
打造科创智慧生态
晋江市季延中学深度融合大数据、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,构建智慧教育生态。通过“双新”课程改革与科技创新实践双轮驱动,打造“基础+拓展+专长”的科学教育育人体系,培养具备科学精神、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,赋能“双减”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”政策深化与教育数字化转型。
目前该校已建成千兆校园网、5G教学专网、交互式电子白板希沃系统的多媒体教室、智慧教室、标准化考场、AI教研平台、“季延智慧校园”至道管理平台、教学督导与评价平台、校园一卡通及教师办公电脑配备率达1∶1等。现有智慧校园项目覆盖航天主题科普教育中心、自然科学学术探究中心、文化艺术学习教育中心及“5G+专递教室”的智能物联系统,并与3所顶尖高校、5家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基地,建设“北师大AI教研实践中心”,推动AI赋能教学教研工作实施。
在国家高中课程学科实验室的基础上,通过建设学科创新实验室、研学基地、两高共育课堂等方式以及打造文化艺术修养活动空间等,提升同学们科学素养的需求;开设了包括“社会与发展”“人文与经典”“科学与实践”“体育与健康”“艺术与欣赏”等领域的兴趣发展课程以及包括“强基课程”“竞赛课程”等模块的专修发展课程,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,助力高考质优生的培养。
未来,学校还将继续进行技术融合教育模式创新,通过智慧管理范式引领,实现跨学科育人机制突破。
“云网端一体化”
“一人一空间”高效学习
泉州七中是省内较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学校,2001年5月率先建成了省内一流的校园网。目前已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,所有教室配备多媒体一体机,规模化部署AI智慧课堂教室22间,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2间,AI英语听说课堂4间,建成智慧校园管理平台、同步课堂直播平台等应用子系统。师生网络空间开通率达100%,构建了“一人一空间”的智慧学习环境。
2025年初,该校系统性引进科大讯飞AI智慧课堂、AI双语听说课堂、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及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实验室等核心产品,以技术深度赋能教学流程重构。
今年暑假,高一年全体师生人手一块智慧课堂学习终端(平板)带回家,可完成在线作业提交、教师在线答疑、学生AI自主学习等。
未来,学校将构建“云—网—端”一体化智慧教育生态。建成覆盖全场景的智慧学习空间,形成“教学—管理—服务”全链条数字化支撑体系;打造智慧教育平台,形成“基础课程+AI拓展课程+跨学科项目资源”三级资源库,实现优质资源辐射区域;构建新型教学模式,推动个性化学习与精准化评价;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决策系统,实现校园安全、教务管理、后勤服务的动态监测与智能优化,提升管理效能;通过“5G+专递课堂”常态化应用,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。
“科创教育+智慧教学”
推动区域教育发展
安溪一中目前已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和教学终端100%普及,形成了“科创教育+智慧教学”的特色发展模式。
学校3间“5G+专递教室”已接入泉州市在线教育平台,2024年以来,累计与多所乡村学校开展同步课堂,覆盖语文、英语、物理等学科。通过“主讲教师+辅助教师”双师模式,实现优质课堂实时共享。
在数学、物理等学科开展“AI+精准教学”试点,利用智能题库实现作业分层布置与自动批改,教师备课时间减少,学生作业针对性提高;开设“无人机编程与地理测绘”“机器人与生物工程”等跨学科课程,形成“项目驱动—实践探究—创新展示”的教学模式,学生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累计获奖20余项。
利用大数据中心分析学生作业、考试等数据,为每个学生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,精准诊断学习薄弱环节,推送针对性训练题。2024年高考中,试点班级数学平均分显著提升,数据驱动教学模式成效显著,相关经验在泉州市高中教学质量分析会上作典型发言。
今年学校启动了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升级项目5策略,部署智能校园管理系统,整合教务、德育、后勤等业务数据,实现招生、考勤、资产管理智能化,不断完善学校的智慧校园架构。
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